首页 | 部门简介 | 政策指导 | 理论探讨 | 他山之石 | 职教信息 | 教育科研 | 职教期刊 | 学院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示范院校建设让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跃上新台阶
 

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煤炭行业特大型企业——平煤集团公司举办的高职院校。2006年12月,该院被财政部、教育部公示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着力打造“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高职要发展,投入是保障。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中部地区按照中央、地方和主办方1∶1∶2进行投入和配套。2007年,除保证正常的办学经费外,中央财政为学院投入1100万元、河南省财政配套1250万元,主办企业平煤集团更是给予大力支持,投入建设资金6837.7万元,并提供了537.56万元的仪器设备,为学院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学院领导和教师感慨地说:“中央和地方共为学院投入了近1亿元的资金,这是建校以来绝无仅有的;如果没有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也是不可能的。”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示范院校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努力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建立了校内职业素质技能训练中心和校外顶岗生产实践中心,实现了实践教学、生产开发和培训鉴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认证)一体化运作。学院还建成了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和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及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基地。为了让学生不下井就可得到采、掘、机、运、通以及装、支、护等采煤工序及瓦斯抽放方面的实际训练,学院建立了模拟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瓦斯防治仿真实训室。为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并制订了《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条例》、《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也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学院确立了“上去、下去培训锻炼,专职、兼职相互结合”的建设模式,先后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赴德国参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培训班,安排61名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分两批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51人次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及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23人赴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15人下现场顶岗锻炼,79人参加实验实训室建设。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大讨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极大地提升了专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与此同时,学院还发挥特大型企业人才聚集的优势,2007年聘请企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49人为特聘教授,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156人为兼职教师,担任实习实训教学工作,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2007年,学院煤矿开采技术等专业实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2+1”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分散轮流的形式让学生到平煤集团公司所属的各厂矿进行顶岗实习。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实施,学院制订并实施了“三个结合”,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师傅与徒弟相结合,同时注重两项考核:对学生工作报告的考核和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评价。
 根据校企双方考核结果,共同签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学院还实施了“双零模式”,即对学生零学费培养,实习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已进入合作企业——平禹煤电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了三方受益:抢先获得自己满意的人才——企业受益;顶岗实习有保证——学院受益;解决了学生的生活之忧、就业之忧——学生受益。
 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学院积极与企业联系,采取“送教上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服务企业。2007年,学院完成各类培训9017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76人,为企业和社会承担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21项。同时努力拓宽社会服务渠道,配合地方和企业更好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职业资格鉴定站鉴定工种数由41个增至56个,2007年共对25个工种、5888人进行了职业资格鉴定。学院也因此荣获“中国企业培训百强”荣誉称号。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仅促进了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2007年,该院毕业生总数1833名,专业22个,行业专业就业率达100%,社会专业就业率达94%以上。

 
 · 热 点 新 闻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