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政策指导 | 理论探讨 | 他山之石 | 职教信息 | 教育科研 | 职教期刊 | 学院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探讨>>正文
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
 

浙江的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锐意改革,已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的时期。目前,摆在办学者与研究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充分利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突破资源瓶颈,调动各种力量,搭建完善的产学合作机制,为学校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内涵与质量。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过程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结合近几年来的办学实践,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内部环境营造与外部环境构建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一个“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

一、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办学生态

1.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更为需要构建和谐的办学生态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今后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改革也将呈现出新的轨迹。高职院校将成为一方主办、多方参与,融教学、社会服务、科研开发等功能为一体,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提供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开放式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要求高职院校遵循市场的规律,营造和谐的办学生态。

2.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的办学生态

从高职教育的管理来看,高职院校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重要力量,在完成办学规范与规模扩张之后,仍面临着如何办出内涵、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单一的政府投入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以突破办学资源的瓶颈。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充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大量来自岗位一线的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配套条件作为保障。这些保障条件的获得,无法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完成,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

3.行业、企业本身的发展也需要尽早介入高职教育

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希望通过尽早介入高职教育,经过对在校生的遴选,以订单、工学交替等方式,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完成对准员工的岗前培训、企业文化熏陶等工作,降低员工培训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急需来自高校的智力支持,尤是在一线岗位中,需要来自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技术指导等工作,以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智囊团。这两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和谐的高职教育办学生态,以建立起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

二、“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教育生态学理论

共生态办学模式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理念与原理,结合学院的办学实践而形成的。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是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都有机地联系着,这种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学校的外部环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与外部环境有关的各个要素可以看做是这个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因子,将高职教育集团、校友及行业这些因子放在高职教育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大系统中,可以构建一个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生态模型——这个模型可以称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

2.我院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动因

(1)长期的行业内办学基础。依托行业办学是学院长久以来在行业内办学形成的传统。学院在筹建高职院校之初,便由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签署了厅行共建协议。以此为起点,学院进一步依托行业办学,深化了与行业的合作。目前,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均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

(2)强大的校友力量可以充分利用。自1994年筹建以来的十余年间,校友总会与各地分会根据不同时期的金融、经济形势和学校、校友的发展情况,定期组织活动,按期换届,使校友会组织不断完善、健全。目前,校友分会已经覆盖到了省内各个地市,并因地制宜地成为学院深化与全省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的重要纽带。

(3)学院办学面向拓展的需要。基于拓展办学面向的需要与对行政主管部门政策的响应,学院发起组建了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龙头,联合金融机构、企业、金融研究机构、其他高等学校、3+2合作学校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并于2003年12月正式由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组建。职教集团组建之后,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功能,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学院开展产学合作的主要载体。

上述举措以资源的凝聚、整合、共享为线索,为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奠定了硬件与软件基础。可以说,我院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进行办学模式改革,是基于学院的自身特点与长期的实践、探索下的选择,是学院的传统与改革交织之下的必然产物。

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创新的实践

为更好地实现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的愿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沿着“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集团为载体”这一思路,本着“以主动换互动”的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具体而细致的实践,保证了共生态办学模式创新成为一项涵盖理念、路径与实践等层面的系统工程。

1.以行业为依托,共享资源

(1)完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委员会,共谋金融教育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调研与预测,培养优质的金融行业人才,学院在升格办高职之初便成立了由金融管理部门领导、专家组成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并与各大金融经营机构组成产学合作委员会。高规格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与产学合作委员会进一步保证了学院在浙江省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培养一线从业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的办学定位,强化了学院作为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的主要提供力量及在金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强化金苑培训中心功能,共育金融行业人才。为充分发挥职业学院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学院优质资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近几年来,我院积极强化学院附属机构浙江金苑培训中心的功能,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尤其是金融行业对经营层、操作层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行业培训需求调查。近三年来,根据需求开发出了适合金融行业中层和员工的丰富的培训“菜单”,设计培训课题近百项。

2.以校友为纽带,汇聚资源、网聚力量、凝聚人心

(1)开展捐资助教,汇聚办学资源。十年来,校友会积极组织校友开展捐资助教活动,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在校庆之际,通过校友个人和所在单位的努力,共募集资金366万元,支持母校建设了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室,配合母校资助兴建了浙江省金融高级人才培训中心,设立了教师出国进修基金,特困学生资助基金等。

(2)拉动行业支持,网聚各界力量。2000年至今,学院的事业发展有过三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每一次机遇面前,校友会都给予了学院大力支持。2000年,学院升格办高职,各地校友一如既往地给予母校关心和支持。在厅行共建协议的框架下,推动了人行杭州中心支行会同全省各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共同办好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会同有关金融机构为学院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院的专业调整、教学管理,提供有关金融业务的信息。为师生金融科研、实习调研创造便利条件。在学院新校区建设时期,许多理事和校友都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多家银行的校友们积极支持学院贷款资金,确保了学院新校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学院申报与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时,校友总会与各地分会主动寻求与母校携手,为母校提供智力、技术支持,为学院师生实习实训及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3)做好共同育人,积聚金院文化。校友总会积极调动校友力量来帮助母校的教学和实践零距离的探索,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母校利用校友资源成立了近200个校外实习基地,使现有学生的毕业实习都能在对口单位进行。通过校友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省内各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好评。

学院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后,在校友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发起了以“千名学生访校友、千名校友回课堂、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校友上讲坛、百名校友话人生”为主题的“2300”系列活动,使学院的校友文化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使学院的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3.以集团为载体,整合资源

(1)拓展订单培养,切合行业标准。订单式培养是学院最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在集团整体优势的推动下,众多集团内的金融、管理、房产及电子商务等类型的企业纷纷在学院设立订单班,大大拓展了学院订单培养的规模,使学院订单培养规模达到了2008届毕业生总人数的50%,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载体,做到了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制人才,为开展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订单培养规模的逐年拓展,使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了与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的全面接轨,加强了企业与学院的联系,为学生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构建二级学院,融合多方需求。在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要求全面接轨的同时,学院依托集团载体,以二级学院的构建为主要途径,探索出了产学合作新方式。学院与浙商银行成立了培训学院,各系部也相继成立了产学合作的二级学院,如:金融系与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金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农村合作金融学院与金通投资学院,会计系与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了众诚会计学院等。二级学院的成立完善了产学合作的载体,融合了学院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多方需求,推动了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成为共生态办学模式的有效组成部分。

(3)缔结产学合作基地,联合企业办学。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工作框架下,学院全面推进了产学合作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学院已经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缔结了近200个产学合作基地。比如,学院于2006年9月,与下沙八家金融机构成立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下沙金融机构产学研合作基地。学院与各金融机构相互支持,金融机构在提供实习基地、就业机会、教学素材等方面,学院在提供人才、员工后续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彼此的优势。

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成效

1.学院内涵建设不断深入

“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学院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学院在办学规模扩张、强化内涵建设,特别是推进示范性建设工作中所需要的办学资源问题。

二是取得了出色的办学成绩,获得了政府、行业与社会的认可,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学院于2002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2003年取得浙江省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第一家优秀等级。2005年学院被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金融教育先进集体,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就业优秀单位,2006年浙江省政府授予学院“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三是促进了一批教学成果的形成。学院目前拥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并有19本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选题。

四是推动了学院的高职教育研究,与办学模式探索实践相关的课题纷纷获得立项。

2.促进了学生优质就业

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浙江金融界从业者中每4人中就有1人毕业于我院。近三年来,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为吸引学院更多、更好的人才加盟,许多知名企业家,亲自前来学院授课,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真正与企业需求全面接轨,并提高了学生就业质量。

3..示范性申报成功

在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校友、集团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学院于2006年12月被列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领导与专家在审阅了学院的示范性建设方案后,纷纷肯定了“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和谐办学模式。

——原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2期 周建松 谢峰

 
 · 热 点 新 闻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