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政策指导 | 理论探讨 | 他山之石 | 职教信息 | 教育科研 | 职教期刊 | 学院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探讨>>正文
职业学校如何优化实训效果
 
朱孝平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但是如何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却一直困扰着不少一线教师。一方面,职业学校专业繁多、课程各异,不同专业的实训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区域的学校发展水平不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不同;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很大的差异,实训教学可以依赖的环境不一样,实训教学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实训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要采用“做中学”、“行动导向”等方式,在教学目标与方法上又呈现出同一性。如何在多样性中寻找同一性,不断优化实训教学?
环境与角色
职业训练需要相应的职业环境,实训教学需要的“环境”狭义上说就是教学实施的空间与相应的教学资源。目前,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环境”按照其真实程度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完全真实的环境,即在实际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教学,“企业校区”和“学校车间”就是从两个侧面强调了实训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第二种是模拟的环境,即部分模仿了真实的生产以及服务的环境,目前职业学校大量的实训就是在这样的模拟实训室进行的;第三种是虚拟的环境,即通过计算机技术等来虚拟模仿生产与服务的过程,以及再现生产与服务的环境,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这样的实训平台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第四种是抽象的环境,即我们平常的教室,它把各种生产与服务的环境抽象为一个相同的空间。
岗位训练的对象是从事一定岗位工作的人,因此实训教学强调角色的扮演。按照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扮演角色的真实程度,同样可以分为四种角色。第一种是职业人,如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成为员工,他的身份就是职业人;第二种是准职业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并按照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双重身份进行管理,这就是准职业人;第三种是模拟者,即学生模仿扮演一定的职业角色,如在学校的模拟实训室进行会计实训;第四种是学生角色,即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学习者接受技能的训练。
教学环境与学生扮演的角色,对教学的实际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显然,教学的环境越真实,学生扮演的角色越贴近职业人,教学的效果越好。同时,环境对角色扮演又起着制约的作用,当角色与环境相匹配,并且具有较高真实度的时候,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这种效果可以从实训课调研中得到证实,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在教室环境下,让学生穿着校服学习动物外科手术,跟在模拟手术室让学生穿着白大褂、戴上手套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效果完全不同。
因此,优化实训课教学,首先应重视优化教学环境与角色扮演。离开“传统教室”是优化环境的第一步,让学生脱下校服穿上工作服是角色扮演的第一步。实训教学中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是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的最好办法,有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进行“工资化”的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是明证。
任务与进程
从教学的角度看,实训教学要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其中的“做”是教学内容,这种内容一般以任务的形式来呈现,同时“做”也是教学方法,即它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引起、帮助、促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大量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任务”是教学实施的载体,“驱”是教师“引起、促进、维持”学习,“动”是学生的做与行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实训教学的要义。应该选择怎样的任务进行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是任务要尽量真实,最好的实训内容就是学生将来实际工作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二是任务要让学生感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任务的量要恰当,即任务要处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能够较好地完成。
与任务相关的是“进程”。进程就是任务完成的过程,进程的设计是实训教学设计的关键。进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任务的细化或是任务的有效分割。任务分割过粗,学生较难独立完成,不同的学生之间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给进一步的教学带来困难;任务分割过细,实训教学的结构不清晰,教学环节过多,教学组织困难。其二,进程是与时间直接相关联的,进程就是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方结的打法”是一种任务的表述,而要求学生“一分钟内打五个方结”就是一种进程的表述。其三,进程是与他人的协同,相对的同步提高是教学进程的重要思想,实训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分组是必然的,如何分组,如何组织任务的实施,并让学生尽量同步掌握,很有讲究。以三个学生一组为例,一个作为操作者、一个作为协助者、一个作为观察记录者完成一个任务,然后轮换。这样的安排就能较好地整合学生之间的力量,使之互助并在时间上协同。
实训教学的优化既要从任务设置出发,尽量设置“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难度恰当的”任务作为教学的载体,更要从进程设计出发,通过“任务单”等形式“细化任务”、“与时间关联”、“体现学生间的协同”,让“进程可视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说,实训教学的设计主要就是进程的设计,一种好的进程设计就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同学的互助下能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丰富的体验与能力的提升。
作品与强化
实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也就是从事一线生产与服务的能力。途径是通过“做和行动”,最终要导向一个有形的结果———作品。
显然,“作品”具有多样性,有具体与抽象之分。对于生产型的实训,要形成有形的结果是容易的,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已经比较注重实训的结果———形成有形的作品。例如生产型的实训,在校企合作比较紧密的学校,实训往往与生产相结合,实训的结果就是完全真实的零件,这样的零件可以按照技术要求进行严格与精确的检验。在学校的实训车间,学生实训形成的是模拟性的产品,也有不少学校采用仿真软件来模拟生产过程,在计算机上形成仿真产品。无论是哪种作品,只要导出一定程度上可检验、可评判的作品,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抽象的“作品”如何具体化,例如对于服务型的实训,如何形成可视化的“作品”?以斟酒为例,把学生酌酒的过程拍成视频,就把实训的结果形成了可视化的作品。这样的可视化为教学中的进一步“强化”打下了基础。
所谓强化主要是指评价,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来起到鉴别、校正、导向、激励等作用。强化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实训教学要特别突出作品评价环节,学生的作品是教学诊断的样本,作品反映的问题很可能是学生“做的过程与方法”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教师的点评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得到激励并加以有效校正。学生按照作品的要求进行自评是一种对自己行动过程的反思与梳理,最有助于学生的“行为觉醒”。而学生之间通过作品的交流与互评是一个相互借鉴与比较的过程,这一环节如果安排得当,教学效果就会倍增。
当然这种强化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例如不少学校定期举办实训作品展,有的学校鼓励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或邻里写出评价意见,这样的“强化”就超越了技能提升的意义,而达到激发动机、调动情感以及启发觉悟的作用。
通过作品与强化来优化实训教学,实际上隐含了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思维”,它强调了两个“点”,一个是实训教学的“终点”,要形成可视化的作品,这样的追求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形而利于组织;另一个是“起点”,即把作品这一暂时的终点看成是新的起点,以作品为载体,通过多方的交流、评价等来加以进一步的强化,促进学生不断改进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这就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实训教学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环境与角色、任务与进程、作品与强化是优化实训教学的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反映了实训教学的本质内涵。很难找到一种完美的实训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自己的实训课堂永远是可以不断优化的,从这三个方面、六个要素出发去优化实训教学,就使实训教学的改革成为了一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导教师一步一步提升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
——选自中国教育报
 
 · 热 点 新 闻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