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政策指导 | 理论探讨 | 他山之石 | 职教信息 | 教育科研 | 职教期刊 | 学院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探讨>>正文
以“第一”和“精益”主导示范性院校文化建设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魏崴)

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在办学实践中不断认识到这种利益相关性.以对应性的服务和创造性的工作将这种相关性认识融人到办学的全过程,才能升华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校文化建设模式。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出资承办的高等职业院校,伴随着一汽的成长而发展,如今已经步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其成长规律,就是秉承“永求第一,精益求精”的学校文化。

一、弘扬第一汽车精神,确立服务文化理念

中国一汽1953年建厂,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名,第一台解放车、红旗车诞生在这里,改写了中国不能自主生产汽车的历史。

1.激扬永求领先的使命意识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永求领先”。中国一汽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年产量在200万辆以上,自主品牌产品要占到50%以上。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第一汽车集团的人才培育基地,必须服务“第一汽车需要一流人才”的要求。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学校,学校教师必须要率先垂范。“不能超值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经过努力,学校做到了目标设定超前、服务功能超前、机制设计超前、资源配置超前和素质建设超前。

2.激发改善人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的经营理念是“改善人生”。学校的责任就是为那些具有改善人的生活品质渴求的所有人们进行超值服务。

职业教育——服务多元需求。学校招生服务的省份扩大到30个。招生规模从300人扩大到2000多人,服务的企业扩大到数千家。学校每年为企业人员在岗培训和转岗学习提供培训服务8万人日,职业技能鉴定涉及60多工种平均5000人/年。

职教环境——服务社区大众。学校将职业教育的环境做成开放式、服务型和大众化。学校的大门向企业社区敞开,图书馆全天候服务;校园内的健身设施不仅为学生也为企业社区员工提供活动空间;《培训时空》的电视教育节目每天向企业社区播放:E-learning校园网平

台与企业集团联网提供服务。企业将资源尽可能地提供给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提出“企业有多大,学校的实习基地就有多大”。

3.激励“革新挖潜”的创造意识

学校的管理思想是“革新挖潜”。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和变革时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最需要有变革自我的勇气和举措,必须挖掘学校自身组织和个人的潜力,通过压力、动力和保护机制的传导、转化作用,让“用户是上帝、服务是根本、压力是机遇、改善是能力、付出是幸福”的理念植根于队伍心中,激发潜在的能量去改造传统落后,取得预期成功。

“一线是提升能力的源泉”。学校支持专职教师团队打破传统的教研模式,一方面有组织地安排下厂,一方面鼓励教师自觉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深入到企业工厂、车间、班组,做到”四个一“,即:结交一个以上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朋友;把握一套现场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知一项生产现场现代化管理方法;提出一个结合企业实际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

“一站式服务是应尽职责”。学校的人事、财务、学生、就业、后勤等部门本着“我为用户做了些什么?”、“我还能为用户做些什么?”的服务理念,力争以第一的质量创造工作业绩,把第一服务送给广‘大用户。

学校、教师团队、个人层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奖项每年达百余项,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多次授予学校和教师“创新集体”“卓越员工”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企业不呵或缺、不可替代、能够创造奇迹的团队”。

二、创立精益办学思想,塑造搞素质职业化人才

大学教育并非仅是“大楼”等基建设施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学校文化中体现出的——服务经济的“大气”、成功施教的“大师”和能工巧匠的“大才”。而这“三大”的塑造,恰恰需要一种“精益的思想”。精益求精的设计和运作,可以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快速见

效并走向成熟。

1.精益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实现“三高”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需要体现出“三高”的素质能力特征,即: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

高认知培养。社会主义高职学院学生要能够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认识把握自立成才与国家发展、企业进步的逻辑关系,激发立志报国,脚踏实地、成功成才的高认知能力。学校注重设计,持续引导,激发学生为我国自主汽车工业“博学笃志、建功立业”的职业理想.新生入学的第一课由校长亲自讲授,使学生树立“进入学校门,志做职业人,学习为创业,岗位当先锋”的崇高理想;新生入校的第一天和“汽车职业第一人”见面,邀请企业中成绩卓著的劳模标兵为学生现身说法;新生人校的第一周从毛泽东题词奠基的汽车厂一号门出发绕厂考察了解我国自主汽车业的奋斗发展史;新生入学的第一件事是按照学校培养目标(把握适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高技能培养。高职学院的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要具有解决生产建设一线复杂技术难题的高技能水平,高职院校为此要精心设计培养方案,激发他们的职业潜能。由校领导、企业责任人、系部主任和教务、人事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教学改革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改进研讨会,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校企融合办学,坚持工学结合,职业能力主导,工作过程驱动,强化职业素养”的指导方针,按照基本技能、要素作业、标准作业的职业能力提升的逻辑规律要求,形成《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文件,将高技能培养的过程控制一步步引向深入。

高素养培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掌握生产建设一线现代管理要素,具有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充任骨干的水平和持续改善的能力。为此,要创造企业实践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管理潜能。学校将企业管理中的现场管理要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改善”,按照职场素养、体能体魄的要求,设计和组织拓展训练等一系列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职业操守、安全保护和胜任力素养;另一方面将团队精神、职业礼仪、时间管理、压力管理以及看板管理、5S管理、TPS管理等涉及人际关系管理和现场管理的内容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2.精益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把握起点和状态

学校在原有的培养考核平台上,创建一套“金牌生”能力素质标准,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培育一种追求成功的准职业人的心智模式,同时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持续提升,接近用户需要的水平。

学校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6个子证书,可以在毕业前获得“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即“金牌生”证书。6个子证书分别体现为学生6个方面的高标准水平能力,由学校组织专门小组严格考核颁发。实际专业能力,即超常规的实际操作高水平标准实现能力;职业技能资格,即本专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通过能力;外语口语能力,即实际运用外国语言的听说交流能力;品格素养水平,即准职业人的人文、品格、心理素养水平;体能体魄水平,即职业岗位的体能体魄技巧通过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即职业岗位实践指导者团队的确认水平。

3.精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贯彻鼓励和激励原则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实质是要解决好为什么评价,如何评价和谁来评价的问题。既然职业教育是为用户服务的教育,就要融入用户的评价标准,审视眼光,并且直接参与评价。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将评审(Audit)的办法引入体系,目的在于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正面积极地鼓励和激励教育教学团队的改善。

学校采取由教务部门牵头,采用学生定期评教,教师自我评价,聘请企业专家评价,教学督导室评价和校系目标绩效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将评价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按照教师职业素质考核标准,组织学生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自身工作业绩进行自评打分;教学系部和专业不定期聘请企业专家进行听课,听取改革进程和效果汇报,并打分评价;校教学督导员常年坚持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工厂、企业一线跟踪教学和实习过程,并且直接与教师及管理者沟通,每学期要报告几万字的评价总结;学校和各教学系部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层层揭示,面对面谈话,肯定成绩,讨论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对于成绩显著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分配政策方面的激励。学校上下呈现出“以心创新,以新领薪”的竞争向上、生动活泼的教研改进氛围。

4.精益过程管理体系,实现工作改进创新

按照为用户服务的方针进行精益管理,实现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改进突破。

3个平台建设。学校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学做结合、工学结合,搭建了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就业实践3个技能素养提高平台,充分利用企业一线资源优势,将核心技术工艺以及车间班组管理技术等企业生产管理要素溶入教育,让学生现地现物的获得职场感悟。

先进教学法引领。学校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法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借鉴欧盟工业职业培训方法、丰田Team教学法等的同时,积极研究交流推进本校特色教育教学方法。

LD工读交替项目。LD(Learning by Doing)即工学交替方法。学校将在校生按专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一体化课程,另一部分下厂实习,一个学期后两部分进行轮换。LD实现了一种培养模式的跨越。一是校企按需签定协议;二是学生顶岗实践并轮换锻炼;三是校领导、教学负责人靠前服务;四是专任教师团队跟踪提升;五是学生实践中完成《工作页》作业;六是校企共办《与企业同行》刊物,引导学生立志成才;七是教学管理团队迎前指挥,形成LD体系管理能力;八是使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共同受益。

教材创编。按照认知规律引领,行动过程导向,注重兴趣调动,重在提升能力的要求,教材建设实现了创新教材和实践《工作页》等的结合,创编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等20余套,新教材在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受到学生欢迎。

5.精益队伍建设体系,营造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

高等职业教育的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实践证明,激发队伍自觉的职业意识,营造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共享的人文环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尊重来自基层的意见。学校十分关心教职工的身心状态,每学期收集一次来自基层主要是来自教师的针对校长和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重大事情、重大变革、重大投入向教职工代表联席会通报,并经组织讨论通过,在制度建设上实现了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双复合型”教师队伍。对应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要求、学校提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素养的“双复合”:德艺双馨。在专业能力方面做好教师、工程师、培训师、鉴定师、技师;在为人师表、职业素养方面做好学生的教练、导师、益友。教师下厂与企业科技人员联合开发创新项目;承接中国一汽集团特殊工种培训等标准开发项目;组织完成汽车厂家委托的班组长、工段长、维修人员培训项目等,教师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王洪军、李凯军等200多名企业精英被聘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百名班主任教师辛勤工作,把握学生心理,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总结交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的培育经验。学校已经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他们象职业种子播撒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汽车职业人的作用。

坚持持续学习培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教育团队的学习能力,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与欧盟专家合作授课;赴德国、韩国、日本、香港研修;为中层干部和教师举办专项能力提高班;组织教学技术改进经验交流等,在为全国培训数百名汽车师资的过程中还获取了许多经验。

学校在为我国汽车工业职业人才的培育方面正在形成集群效应,已经形成T—TEP、TQP等国际合作项目,并形成覆盖华北以天津;华东以山东;华南以广东、海南;西南以云南、四川为中心的服务网络,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上百家大企业、4000家汽车经销厂站。并且与四川灾区共建汽车学校。现在长春汽车高专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被提前预定。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7期

 
 · 热 点 新 闻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